常用鈣拮抗劑的副作用包括外周水腫、面部潮紅、心跳加快、牙齦增生、肝功能損害等。
1. 外周水腫:鈣拮抗劑會使血管擴張,導致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進而引發外周水腫,多表現為下肢腳踝部的水腫,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可能更為明顯。
2. 面部潮紅:藥物促使面部血管擴張,血流增加,從而引起面部發紅髮熱的現象,一般在用藥初期較容易出現。
3. 心跳加快:鈣拮抗劑可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導致心跳速度加快,部分患者可能會有心悸不適的感覺。
4. 牙齦增生:長期使用鈣拮抗劑可能會影響牙齦組織的代謝,導致牙齦細胞增生,出現牙齦腫脹、疼痛等情況。
5. 肝功能損害:雖然相對少見,但部分患者在使用鈣拮抗劑後可能出現肝功能指標異常,如轉氨酶升高等,影響肝臟正常功能。
使用鈣拮抗劑時,要多關注身體反應。日常需留意是否出現上述副作用,若有不適症狀應及時告知醫生。同時,要嚴格按照醫囑用藥,不要自行增減劑量。定期進行體檢,監測肝功能、心率等指標,以便及時發現問題並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用藥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