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腦膿腫原因有耳源性、血源性、鼻源性、外傷性、隱源性等。
1. 耳源性:多因慢性中耳炎、乳突炎等耳部疾病引發,炎症可直接蔓延至顱內,破壞顱骨骨質,進而形成大腦膿腫,常見於顳葉和小腦部位。
2. 血源性:身體其他部位的感染灶,如肺部感染、皮膚癤癰等,細菌通過血液循環到達腦部,在腦組織內停留、繁殖,形成膿腫,常為多發性膿腫。
3. 鼻源性:鼻竇炎、篩竇炎等鼻部炎症,可通過鼻竇與顱腦的解剖通道,使細菌侵入顱內,引發大腦膿腫,多發生於額葉底部。
4. 外傷性:頭部外傷後,細菌可直接從創口進入顱內,或因骨折碎片刺破硬腦膜,將細菌帶入腦組織,從而導致膿腫形成。
5. 隱源性:部分大腦膿腫找不到明確的原發感染灶,可能是由於潛在的感染病灶,在機體抵抗力下降時,細菌經血行播散至腦部形成膿腫。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預防感染,積極治療身體各部位的炎症。若有頭部外傷,需及時正確處理傷口。一旦出現頭痛、發熱、嘔吐等疑似大腦膿腫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遵醫囑規範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