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注誤入血管可能引發局部血腫、藥物不良反應加劇、過敏反應、空氣栓塞、感染等危害。
1. 局部血腫:肌注誤入血管後,注射部位的血管破損,血液會滲出到周圍組織,進而形成局部血腫。表現為注射部位出現腫脹、疼痛,皮膚可能呈現青紫瘀斑,影響患者舒適度,且恢復需要一定時間。
2. 藥物不良反應加劇:正常肌注時藥物緩慢吸收,誤入血管後藥物快速進入血液循環,短時間內血液中藥物濃度急劇升高,超出正常代謝速度,可能引發原本不良反應的加重,如惡心、嘔吐、頭暈等症狀更為明顯。
3. 過敏反應:若患者對所注射藥物過敏,藥物快速入血會使過敏原迅速擴散,過敏反應可能更嚴重且發作更快,從輕微的皮膚瘙癢、皮疹,到嚴重的過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4. 空氣栓塞:注射過程中若有空氣隨藥物一同進入血管,可能形成空氣栓塞。少量空氣可被人體吸收,但大量空氣進入會堵塞血管,影響血液循環,導致相應器官功能障礙,嚴重時可致命。
5. 感染:血管內環境相對無菌,肌注誤入血管增加了細菌等病原體進入血管的機會,引發局部或全身性感染,出現發熱、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在進行肌注操作時,醫護人員應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仔細確認注射部位,盡量避免誤入血管情況的發生。患者也需積極配合,如實告知自身病史、過敏史等信息。若注射後出現異常不適,應及時就醫檢查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