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瘻和肛瘻在發病原因、臨床表現、診斷方式、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原因:盲瘻通常是由於局部感染、外傷、手術等因素,導致管道一端為盲端,另一端可開口於體表或體腔某部位,沒有與肛管或直腸相通。肛瘻多由肛周膿腫自行破潰或切開引流後形成,是肛管或直腸與肛周皮膚相通的肉芽腫性管道,內口多在齒線附近的肛竇處。
2. 臨床表現:盲瘻主要表現為局部反復紅腫、疼痛、溢液,開口處可見膿性或血性分泌物,有時可摸到條索狀硬結。肛瘻外口持續或間斷流出少量膿性、血性、黏液性分泌物,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當外口愈合,瘻管內有膿腫形成時,可出現局部紅腫疼痛,甚至發熱等全身症狀。
3. 診斷方式:盲瘻通過局部體格檢查、影像學檢查如超聲、CT等,可發現盲端管道及周圍組織病變情況。肛瘻主要依靠肛門指診,可摸到條索狀硬結,外口距肛門的距離、方向等對判斷肛瘻的類型有重要意義,還可結合肛門超聲、磁共振成像等檢查明確瘻管的走行、內口位置等。
4. 治療方法:盲瘻一般根據其具體情況,採取手術切除盲瘻管道,若存在感染,需先控制感染。肛瘻以手術治療為主,手術原則是將瘻管切開或切除,使其引流通暢,促進愈合,常見手術方式有瘻管切開術、掛線療法、肛瘻切除術等。
日常需注意保持肛周清潔衛生,排便後及時清洗肛門,避免久坐、久站,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防止便秘和腹瀉。飲食上,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保持大便通暢。術後患者要嚴格遵醫囑定期換藥,觀察傷口愈合情況,如有異常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