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癱六種分級包括 Brunnstrom 分級、Fugl-Meyer 評估量表、改良 Ashworth 量表、Lovett 肌力分級、MMSE 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Bathel 指數等。
1.Brunnstrom 分級:是偏癱恢復過程中常用的分級方法,共分六階段。I 期為弛緩性癱瘓,無任何運動;II 期開始出現聯合反應、共同運動;III 期共同運動隨意出現,痙攣加重;IV 期共同運動模式打破,出現部分分離運動;V 期分離運動更充分,痙攣減輕;VI 期運動接近正常,痙攣基本消失。
2.Fugl-Meyer 評估量表:從肢體運動、平衡、感覺、關節活動度等多方面對偏癱患者進行量化評估,分數越高表示功能越好,能較全面反映患者運動功能恢復情況。
3.改良 Ashworth 量表:主要用於評估肌肉痙攣程度,0 級為無肌張力增加;1 級為輕度增加,在關節活動末端有輕微阻力;1+級在關節活動後 50%範圍內突然卡住,後恢復正常;2 級為肌張力較明顯增加,關節活動較容易;3 級為肌張力嚴重增加,被動活動困難;4 級為肢體僵硬,無法活動。
4.Lovett 肌力分級:通過檢查肌肉收縮力量來判斷肌力,0 級無肌肉收縮;1 級有肌肉收縮但無關節活動;2 級有關節活動但不能抵抗重力;3 級能抵抗重力但不能抵抗阻力;4 級能抵抗部分阻力;5 級正常肌力。
5.MMSE 簡易精神狀態檢查表:用於評估患者認知功能,涉及定向力、記憶力、注意力、計算力、語言能力等多個方面,可輔助判斷偏癱患者是否存在認知障礙。
6.Bathel 指數:主要評估患者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如進食、洗澡、穿衣、如廁等,分數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強。
偏癱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作息與飲食,適度進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嚴格按照醫生制定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不可自行增減藥物劑量或停止治療,出現異常情況及時就醫,以便調整治療策略,促進身體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