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蓋骨膜炎的臨床表現有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肌肉萎縮、局部發熱等。
1. 疼痛:這是膝蓋骨膜炎最常見的症狀,初期多為隱痛,在活動後疼痛會逐漸加重,尤其是長時間行走、上下樓梯、蹲起等動作時,疼痛更為明顯,休息後可稍有緩解,但隨著病情發展,疼痛可能持續存在。
2. 腫脹:炎症刺激會導致膝關節出現腫脹現象,關節腔內可能有積液,外觀上可見膝蓋部位比正常時增粗,按壓有飽滿感,嚴重時皮膚可能會發亮。
3. 活動受限:由於疼痛和腫脹,膝關節的正常活動會受到限制,患者可能無法自如地屈伸膝關節,行走時步態也會受到影響,甚至出現跛行。
4. 肌肉萎縮:長期的膝蓋骨膜炎會使患者因疼痛而減少膝關節的活動,導致膝關節周圍的肌肉得不到足夠的鍛鍊,逐漸出現萎縮,表現為腿部變細。
5. 局部發熱:在炎症急性期,膝蓋局部皮膚溫度會升高,用手觸摸能感覺到明顯比周圍皮膚熱,這是由於炎症反應導致局部血液循環加快引起的。
出現上述症狀後,患者應減少膝關節的過度活動,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同時要做好膝關節的保暖工作,防止受寒。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需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切不可自行盲目用藥或處理,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