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和慢性乙肝在發病時間、症狀表現、病毒複製情況、肝臟損傷程度、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時間:急性乙肝起病急,通常在感染乙肝病毒後6個月內發病;慢性乙肝起病隱匿,病程超過6個月。
2. 症狀表現:急性乙肝症狀相對明顯,常出現乏力、食慾減退、惡心、嘔吐、黃疸等;慢性乙肝症狀多不典型,可能僅在勞累、飲酒等誘因下出現輕微不適,部分患者可無明顯症狀。
3. 病毒複製情況:急性乙肝病毒複製活躍,但隨著病情恢復,病毒可被機體免疫系統清除;慢性乙肝病毒持續複製,難以被徹底清除,病毒載量波動較大。
4. 肝臟損傷程度:急性乙肝肝臟損傷多為一過性,及時治療後肝功能可較快恢復正常;慢性乙肝肝臟長期受病毒侵害,易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等不可逆損傷。
5. 治療方法:急性乙肝以對症支持治療為主,多數患者可自行恢復;慢性乙肝治療較為複雜,常需長期抗病毒、保肝等治療,以抑制病毒複製、延緩疾病進展。
無論是急性還是慢性乙肝,都應定期復查肝功能、乙肝病毒載量等指標。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避免飲酒和過度勞累。嚴格遵醫囑用藥,不可自行停藥或換藥,以便及時發現病情變化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