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復位後再次錯位的症狀有疼痛加劇、腫脹加重、畸形再現、異常活動、骨擦音或骨擦感等。
1. 疼痛加劇:原本骨折復位後疼痛已有所緩解,若再次錯位,骨折斷端會因移位刺激周圍的神經、肌肉等組織,導致疼痛突然加劇,且疼痛程度往往比復位前更甚,患者常難以忍受,在移動肢體時疼痛會進一步加重。
2. 腫脹加重:再次錯位使得局部血管破裂出血增多,軟組織損傷進一步加劇,靜脈回流受阻,從而導致腫脹迅速加重,皮膚可能會變得緊繃發亮,嚴重時還可能出現張力性水皰。
3. 畸形再現:骨折復位後肢體外觀基本恢復正常,但再次錯位後,骨折部位會重新出現畸形,如成角、縮短、旋轉等,與受傷時的畸形表現相似,通過肉眼或觸摸可明顯察覺。
4. 異常活動:正常情況下,骨折部位在復位固定後不應有異常活動。再次錯位後,骨折斷端失去穩定連接,在非關節部位可出現不正常的活動,患者自己或旁人都能發現這種異常情況。
5. 骨擦音或骨擦感:當骨折再次錯位時,骨折斷端相互摩擦會產生骨擦音或骨擦感,這是骨折再次錯位的一個較為特殊的表現,醫生在檢查時可通過觸摸感知,但要盡量避免刻意去誘發這種情況,以免加重損傷。
骨折復位後要注意保護受傷部位,避免劇烈運動和二次碰撞。按照醫生的囑咐定期復查,及時瞭解骨折愈合情況。若出現上述可能再次錯位的症狀,應立即就醫,不要自行處理,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影響骨折的最終愈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