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是一種累及真皮淺層淋巴管的感染,主要致病菌為A組β溶血性鏈球菌,臨床症狀以局部皮膚損害為主,治療方式包括藥物治療和一般治療等。
一、丹毒的臨床症狀:丹毒好發於小腿、顏面部。發病前常有畏寒、發熱、頭痛、惡心等全身症狀。局部表現為片狀紅疹,顏色鮮紅,中間較淡,邊界清楚,略隆起。手指輕壓可使紅色消退,去除壓力後紅色很快恢復。紅腫向四周蔓延時,中央紅色逐漸消退、脫屑,轉為棕黃色。紅腫區有時可發生水皰,局部有燒灼樣疼痛。附近淋巴結常腫大、疼痛。病情嚴重者可出現局部皮膚壞死、敗血症等併發症。
2.丹毒的治療:
1. 藥物治療:首選青霉素,一般需持續用藥10 - 14天,以徹底清除病原菌,防止復發。對青霉素過敏者,可選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如紅霉素、阿奇霉素等。
2. 局部治療:可用50%硫酸鎂溶液濕敷,以減輕腫脹和疼痛。若有皮膚破潰,需進行清創處理,並外用抗生素軟膏,如莫匹羅星軟膏等,預防感染。
3. 一般治療:患者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以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同時,要注意皮膚清潔,避免搔抓,防止皮膚破損導致感染加重。
治療期間應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不要自行增減藥量或停藥。注意觀察病情變化,若局部紅腫、疼痛加重,或出現發熱、寒戰等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癒後要注意預防,保持皮膚清潔,避免皮膚損傷,積極治療足癬等基礎疾病,降低丹毒復發的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