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型中耳炎,也叫做卡他性中耳炎、漿液性中耳炎,分泌型中耳炎最常見的病因是感冒,而且此病已冬春季多見,夏秋季少見,各類人群均可發生,出現分泌型中耳炎時,患者自覺耳內有悶脹感,在打噴嚏時會有片刻好轉。另外絕大部分分泌型中耳炎患者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減退,一部分患者還會有耳鳴,那麼分泌型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一、藥物治療。藥物治療適合於分泌型中耳炎急性發作期間,臨床上常採用抗生素、激素以及咽鼓管促排劑用來治療急性分泌型中耳炎,抗生素常採用阿莫西林、安必仙,可以起到消除炎症的作用,激素常常採用強力松,激素藥物具有強大的抗炎作用,但在急性分泌型中耳炎的治療中,激素的主要作用並不是消除炎症,而是防止非化膿性中耳炎中耳積液後引起鼓室粘連。
二、病因治療。病因治療是針對導致分泌型中耳炎的各種疾病的治療,因為這些原發疾病如果不徹底治療,還會引起分泌型中耳炎反復發作,常見的能引起分泌型中耳炎的疾病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如急性鼻炎、急性鼻竇炎、急性扁桃體炎,各種慢性疾病如慢性鼻炎、慢性鼻竇炎、慢性扁桃體炎也會導致分泌型中耳炎的發生,尤其是慢性鼻炎會有很多的膿性分泌物流出,這些分泌物會壓迫到咽鼓管,導致非化膿性中耳炎難以治癒,因此在治療分泌型中耳炎時,要弄清楚原發疾病是哪種,並且積極治療。
分泌型中耳炎雖然可以治癒,但對於普通人而言預防更為重要,由於分泌型中耳炎與呼吸道感染有關,因此預防呼吸道感染也能預防分泌型中耳炎的發生,另外慢性鼻炎患者在擦鼻涕時要選對方法,防止鼻涕倒流進入耳內,從而加重分泌型中耳炎,除此之外,患者還可以進行自行鼓膜按摩法,目的是促進鼓室內的壓力與外界壓力平衡,幫助鼓膜內塌陷恢復正常,對於分泌型中耳炎引起的視力減退,還可以可以考慮配戴助聽器或者行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