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常見症狀包括頸部疼痛、僵硬,上肢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嚴重時會出現頭暈、視力模糊、行走不穩等;常見原因有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韌帶增厚等致使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迫。
一、頸椎病常見症狀:
1. 頸部症狀:頸部出現疼痛、僵硬感,活動時可能有明顯受限,尤其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後症狀更為明顯。
2. 上肢症狀:上肢會出現放射性疼痛或麻木,從肩部一直延伸到手指,有的還會伴有上肢肌肉力量減弱,影響正常的抓握動作。
3. 頭部症狀:椎動脈型頸椎病可能引發頭暈,嚴重時會出現惡心、嘔吐等症狀,部分患者還會有視力模糊、耳鳴等表現。
4. 脊髓症狀:脊髓型頸椎病會導致下肢無力、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嚴重影響正常行走。
2.頸椎病常見原因:
1. 不良姿勢:長期低頭看手機、伏案工作等,使頸椎長時間處於過度前屈的異常姿勢,增加頸椎間盤壓力,加速頸椎退變。
2. 年齡因素: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間盤、椎體、韌帶等結構會逐漸發生退變,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問題容易出現。
3. 外傷:頸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擊,如交通事故、運動損傷等,可能損傷頸椎結構,破壞頸椎的穩定性,增加頸椎病發病風險。
4. 頸部受涼:頸部受寒會使局部血管收縮,肌肉緊張,影響血液循環,導致頸椎周圍組織營養供應不足,引發頸椎病。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低頭,定時活動頸部,注意頸部保暖,適當進行頸部鍛鍊。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並接受規範治療,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不可自行隨意增減藥量或停止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