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以頸椎間盤退行性病理改變為基礎的疾病,會引發一系列症狀,也有多種治療方式。
一、頸椎病的症狀:
1. 頸部疼痛:頸部常出現酸痛、脹痛等不適感,活動時疼痛可能加劇,尤其在長時間保持一個姿勢後更為明顯。
2. 上肢麻木、無力:由於頸椎病變壓迫神經,會導致上肢出現放射性麻木、無力症狀,嚴重時可能影響手部的精細動作,如拿筷子、系扣子等。
3. 頭暈:椎動脈型頸椎病會因頸椎病變影響椎動脈供血,導致腦部供血不足,引發頭暈症狀,嚴重者甚至可能出現眩暈、惡心、嘔吐等。
4. 視力模糊:交感神經型頸椎病可能刺激交感神經,引起視力模糊、眼脹、乾澀等眼部症狀。
5. 行走不穩:脊髓型頸椎病若壓迫脊髓,會導致下肢無力、行走不穩,有踩棉花感。
2.頸椎病的治療:
1. 保守治療:包括頸部制動,通過佩戴頸托限制頸部活動,減輕頸椎壓力;物理治療,如熱敷、按摩、牽引等,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減輕神經壓迫;藥物治療,使用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神經營養藥物促進神經恢復。
2. 手術治療:對於病情嚴重、保守治療無效的患者,可考慮手術治療。手術方式有前路手術和後路手術,旨在解除神經、血管的壓迫,穩定頸椎。
在日常生活中,要保持正確的坐姿和站姿,避免長時間低頭看手機、電腦等。工作間隙適當進行頸部活動,加強頸部肌肉鍛鍊。睡眠時選擇合適高度和硬度的枕頭,以維持頸椎的生理曲度。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