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結石是因攝入某種動植物成分、毛髮或某些礦物質在胃內不被消化,凝結成塊而形成,其表現多樣,治療方法也有多種選擇。
一、胃結石的表現:
1. 消化不良症狀:早期常出現上腹部飽脹、隱痛,伴有惡心、嘔吐、食慾不振等消化不良表現,進食後症狀可能加重。
2. 腹痛:隨著結石增大或對胃黏膜刺激加劇,可引發較為明顯的腹痛,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鈍痛、脹痛或絞痛,部位多在上腹部。
3. 消化道出血:結石摩擦胃黏膜,導致黏膜損傷、糜爛,嚴重時可引起消化道出血,出現黑便甚至嘔血症狀。
4. 梗阻表現:若結石較大,堵塞幽門,可造成幽門梗阻,出現嘔吐大量宿食,不含膽汁,且嘔吐後症狀可暫時緩解。
2.胃結石的治療:
1. 藥物治療:對於較小的植物性胃結石,可使用藥物溶解。如口服碳酸氫鈉,可使胃內環境鹼化,有助於鬆軟結石的溶解和消散。同時,可配合胃動力藥物,促進胃排空,幫助結石排出。
2. 內鏡治療:這是目前治療胃結石常用的方法。通過胃鏡可直接觀察結石情況,並採用活檢鉗、圈套器等器械將結石破碎成小塊,然後隨胃腸蠕動排出體外。對於較大結石,還可採用激光、微波等方法將其擊碎。
3. 手術治療:適用於結石巨大、經藥物和內鏡治療無效,或出現嚴重併發症如胃穿孔、大量難以控制的消化道出血等情況。手術方式根據具體病情選擇,如胃切開取石術等。
治療期間需嚴格遵醫囑用藥,按時復查胃鏡等檢查,觀察結石變化及胃黏膜修復情況。飲食上,避免食用過多高纖維、不易消化食物,以防再次形成結石。若治療後出現腹痛、嘔吐、黑便等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