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問醫生logo 快速問醫生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甚麼

發佈時間:2025-07-21 14:12:26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鼓膜穿刺抽液、鼓膜切開術、鼓膜置管術、咽鼓管球囊擴張術等。

1. 藥物治療:小兒分泌性中耳炎藥物治療旨在改善症狀、消除炎症。遵醫囑使用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顆粒,可抑制細菌生長,減輕中耳腔可能存在的細菌感染;使用桉檸蒎腸溶軟膠囊,能促進中耳積液排出,改善咽鼓管功能;使用糠酸莫米松鼻噴霧劑,可減輕鼻腔及咽鼓管黏膜的炎症和水腫,恢復咽鼓管通暢,從而緩解中耳內負壓和積液情況。

2. 鼓膜穿刺抽液:對於藥物治療效果不佳,中耳積液明顯的小兒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適用。通過鼓膜穿刺,直接將中耳腔內的積液抽出,迅速緩解中耳內壓力,改善聽力。該操作能有效清除積液,減少積液對中耳結構的壓迫,恢復中耳的正常生理功能,促進病情好轉。

3. 鼓膜切開術:當鼓膜穿刺抽液效果不理想或積液黏稠難以抽出時,可採用鼓膜切開術。在鼓膜上做切口,更充分地引流中耳積液,比穿刺抽液能更徹底地排出積液,為中耳創造良好的恢復環境,有利於改善因積液導致的聽力下降等症狀。

4. 鼓膜置管術:對於病情遷延不愈、反復發作的小兒分泌性中耳炎,鼓膜置管術是較好選擇。在鼓膜上放置通氣管,長期保持中耳與外界的壓力平衡,持續引流中耳積液,防止積液再次積聚,促進咽鼓管功能恢復,有助於改善聽力並預防疾病復發。

5. 咽鼓管球囊擴張術:這是相對較新的治療方法,適用於咽鼓管功能障礙導致的小兒分泌性中耳炎。通過將球囊導管插入咽鼓管,擴張咽鼓管軟骨段,改善咽鼓管的通氣和引流功能,恢復中耳內正常的生理環境,從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治療後,日常要注意耳部衛生,避免污水進入耳朵。保持鼻腔通暢,積極預防和治療上呼吸道感染。按醫生要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恢復情況,若有不適及時就醫。

小兒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療方法是甚麼
快速問醫生 快速問醫生
關註微信公眾號,立即問醫生微信掃描關註快速問醫生公眾號
近期最多人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