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結石和腎結石在發病部位、形成原因、症狀表現、診斷方式、治療方法上存在不同。
1. 發病部位:尿結石主要指發生在泌尿系統中腎臟以下部位,如輸尿管、膀胱、尿道等;腎結石則是在腎臟內部形成的結石。
2. 形成原因:尿結石成因複雜,與多種因素有關,如泌尿系統梗阻、感染、異物等;腎結石主要因尿液中晶體物質濃度升高,析出結晶並逐漸聚集形成,與代謝異常、局部因素、藥物相關因素等有關。
3. 症狀表現:尿結石症狀因結石所在部位而異,輸尿管結石常引發腎絞痛,伴有血尿;膀胱結石有排尿困難、血尿等;尿道結石會出現排尿疼痛、尿瀦留等。腎結石較小可能無症狀,較大結石會引起腰部疼痛、血尿,合併感染時有發熱、尿頻、尿急等症狀。
4. 診斷方式:尿結石診斷依靠超聲、X線、CT等檢查,能明確結石位置、大小、數量等;腎結石診斷同樣借助超聲、腹部平片、靜脈尿路造影等,瞭解結石在腎臟內具體情況。
5. 治療方法:尿結石治療根據結石大小、位置等選擇藥物排石、體外衝擊波碎石、輸尿管鏡碎石取石術等;腎結石治療有藥物溶石、體外衝擊波碎石、經皮腎鏡碎石取石術、開放手術等。
日常要注意合理飲食,減少高草酸、高鈣食物攝入,如菠菜、動物內臟等,增加水分攝入,保證每日尿量在2000ml以上,促進尿液排出,降低結石形成風險。若已患病,需嚴格遵醫囑治療,定期復查,瞭解結石變化及恢復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