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膝障礙會出現膝關節疼痛、腫脹、活動受限、肌肉萎縮、畸形等症狀。
1. 膝關節疼痛:伸膝時,受損的組織如韌帶、半月板、關節軟骨等受到刺激或摩擦,引發疼痛。疼痛程度因損傷情況而異,可為隱痛、刺痛或劇痛,且在運動、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加重。
2. 腫脹:伸膝障礙常伴隨膝關節腫脹,這是由於局部組織損傷後,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液和組織液滲出,積聚在關節腔內導致。腫脹程度不同,輕者表現為輕度飽滿,重者關節明顯腫大。
3. 活動受限:伸膝功能受到影響,無法正常伸直膝關節,主動和被動伸膝均可能出現困難,嚴重時膝關節活動範圍明顯減小,影響正常行走、上下樓梯等日常活動。
4. 肌肉萎縮:長期伸膝障礙,膝關節活動減少,會導致股四頭肌等伸膝相關肌肉得不到足夠鍛鍊,逐漸出現萎縮,表現為腿部變細,肌肉力量減弱。
5. 畸形:嚴重的伸膝障礙,尤其是長期未得到有效治療時,膝關節的正常結構和力學平衡被破壞,可能導致膝關節畸形,如膝內翻或膝外翻等。
出現伸膝障礙症狀後,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治療。日常要注意休息,避免過度活動加重損傷。在康復過程中,需按照醫生指導進行適當的康復訓練,促進膝關節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