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和盆腔積液在概念、病因、症狀、檢查、治療方面存在不同。
1. 概念:盆腔炎是女性上生殖道及其周圍組織如子宮、卵巢發生的炎症。盆腔積液是影像學對盆腔內液體的一種描述,指盆腔內存在炎性滲出物。
2. 病因:盆腔炎多因經期衛生不良、產後或流產後感染、宮腔內手術操作後感染等,病原體入侵引發炎症。盆腔積液可因生理性因素如排卵期、月經期出現,也可因盆腔炎、宮外孕破裂、黃體破裂等病理性因素導致。
3. 症狀:盆腔炎常見下腹痛、發熱、陰道分泌物增多,腹痛為持續性,活動或性交後加重,還可能有經量增多、經期延長等。盆腔積液生理性的一般無症狀,病理性積液量多時有下腹脹痛、腰骶部酸痛等。
4. 檢查:盆腔炎通過婦科檢查有宮頸舉痛、子宮壓痛、附件區壓痛,結合血常規、C反應蛋白、分泌物檢查等診斷。盆腔積液主要依靠超聲檢查發現盆腔內液性暗區,還可結合其他檢查明確積液原因。
5. 治療:盆腔炎以抗生素治療為主,必要時手術。盆腔積液生理性無需特殊處理,病理性針對病因治療,如盆腔炎引起按盆腔炎治療,腫瘤引起需手術等。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個人衛生,保持外陰清潔,經期勤換衛生巾,避免經期性生活。規律作息,適當鍛鍊,增強身體抵抗力。若出現下腹痛、白帶異常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後遵醫囑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