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質增生後需要綜合多方面進行應對,運動治療是其中一種可行方式,但要合理選擇和安排。
一、及時就醫診斷:發現骨質增生後,應前往醫院進行詳細檢查,通過 X 光、CT 等影像學手段,明確骨質增生的部位、程度等具體情況,以便醫生制定針對性的治療方案。
2.保守治療:症狀較輕時,可採用保守治療方法。比如物理治療,通過熱敷、按摩、針灸等方式,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疼痛和肌肉緊張。同時,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藥物,如非甾體抗炎藥減輕炎症和疼痛,營養軟骨藥物促進軟骨修復。
3.運動治療:適度運動對骨質增生有積極作用。選擇低強度、對關節壓力小的運動項目,如散步,能增強腿部肌肉力量,減輕關節負擔;游泳是很好的全身性運動,水的浮力可減少身體重量對關節的壓迫,鍛鍊關節靈活性和肌肉力量;太極拳動作緩慢、柔和,能調節身體平衡,增強關節穩定性。運動要循序漸進,避免過度勞累和劇烈運動,防止加重骨質增生對周圍組織的刺激。
4.手術治療:若骨質增生嚴重,壓迫神經、血管等重要結構,保守治療無效時,需考慮手術治療。手術去除增生的骨質,解除壓迫,恢復正常生理結構和功能,但手術有一定風險,需謹慎評估。
治療骨質增生過程中,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站立或久坐,減輕關節壓力。保持正確的姿勢,減少關節磨損。飲食上多攝入富含鈣、維生素 D 的食物,增強骨骼健康。治療和康復過程務必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建議,定期復查,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