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困難的臨床表現有呼吸急促、喘息、胸悶、發紺、鼻翼扇動等。
1. 呼吸急促:患者呼吸頻率明顯加快,正常人安靜時呼吸頻率一般為12 - 20次/分鐘,而呼吸困難時可遠超這個範圍,這是身體為了獲取更多氧氣做出的代償反應。
2. 喘息:呼吸過程中伴有喘鳴聲,多由於氣道狹窄或痙攣導致氣體進出不暢引起,常見於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
3. 胸悶:患者自覺胸部有壓迫感、憋悶感,就像有重物壓在胸口,常與呼吸費力同時存在,讓人感覺呼吸不順暢。
4. 發紺:由於血液中還原血紅蛋白增多,使皮膚和黏膜呈青紫色改變,常見於口唇、指甲等部位,提示機體缺氧較為嚴重。
5. 鼻翼扇動:為了增加通氣量,患者呼吸時鼻翼會隨著呼吸節律而明顯扇動,多見於兒童或病情較重的患者。
日常生活中,若出現呼吸困難症狀,應立即休息,避免劇烈活動,保持環境通風良好。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務必及時就醫。就醫後要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比如按時服藥、定期復查等,以便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改善呼吸困難狀況,保障身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