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大腸埃希桿菌感染的症狀有腹痛、腹瀉、便血、惡心嘔吐、發熱等。
1. 腹痛:多為突發性,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劇烈絞痛,常位於臍周或下腹部,是由於細菌感染引發腸道炎症,刺激腸道平滑肌痙攣所致。
2. 腹瀉:初期多為水樣便,隨著病情發展,排便次數明顯增多,每日可達數次至十餘次不等,這是腸道受到細菌侵襲,黏膜分泌及吸收功能紊亂的結果。
3. 便血:大便中可帶有鮮血或呈血性黏液便,因為細菌產生的毒素損傷腸道黏膜,導致黏膜出血,血液隨糞便排出體外。
4. 惡心嘔吐:細菌感染引發的炎症刺激胃腸道,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引起惡心、嘔吐症狀,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
5. 發熱:感染後,機體免疫系統被激活,釋放致熱物質,引起體溫升高,一般為低熱或中度發熱,少數情況下可出現高熱。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飲食衛生,避免食用不潔食物和生水,養成飯前便後洗手的好習慣。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避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