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主要通過蜱蟲叮咬、接觸患者血液或分泌物、母嬰傳播、輸血傳播、氣溶膠傳播等途徑感染。
1. 蜱蟲叮咬:蜱蟲是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的主要傳播媒介。蜱蟲常棲息在草叢、樹林中,當人在戶外活動時,蜱蟲會附著在人體上,通過叮咬將病毒注入人體,從而引發感染。
2. 接觸患者血液或分泌物:與患者的血液、分泌物如唾液、尿液等直接接觸,也可能感染病毒。比如在護理患者過程中,若自身皮膚有破損,接觸到患者的這些體液,病毒就可能侵入人體。
3. 母嬰傳播:懷孕的母親若感染了發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病毒有可能通過胎盤傳給胎兒,導致胎兒在母體內就感染病毒。
4. 輸血傳播:輸入被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製品,受血者就有感染髮熱伴血小板減少綜合徵病毒的風險。不過這種傳播途徑相對較為少見。
5. 氣溶膠傳播:在特定環境下,含有病毒的氣溶膠可能會通過呼吸道使人感染,但這種傳播方式發生的概率極低。
日常生活中,在戶外活動時要做好防護,盡量避免前往蜱蟲密集區域,穿長袖長褲並扎緊袖口褲腳。若發現有蜱蟲附著,應正確處理。接觸患者時要做好防護措施。一旦出現發熱等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接觸史,嚴格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