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風與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可從發病原因、臨床表現、皮膚病理特徵、治療方法方面來區分。
1. 發病原因:白癜風發病與自身免疫、遺傳、神經精神因素等有關;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病因不明,可能與皮膚老化、日曬等有關。
2. 臨床表現:白癜風白斑大小、形態不一,邊界清晰,可出現在身體任何部位,顏色呈瓷白色,進展期白斑邊緣模糊,有擴散趨勢;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表現為圓形或多角形白色斑點,直徑一般2-6mm,邊界清楚,邊緣無色素增加,好發於暴露及易受摩擦部位。
3. 皮膚病理特徵:白癜風病理顯示黑素細胞減少或消失;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病理可見表皮基底層黑素細胞數目正常,但黑素小體減少。
4. 治療方法:白癜風治療方法多樣,如藥物治療外用糖皮質激素、鈣調神經磷酸酶抑制劑等、光療窄譜中波紫外線、308准分子激光、手術治療自體表皮移植等;特發性點狀色素減少症一般無需特殊治療,若影響美觀,可嘗試遮蓋劑等。
日常需注意皮膚護理,避免暴曬、外傷等對皮膚的刺激。若出現皮膚異常白斑,應及時就醫診斷,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規範治療,不要自行用藥或採用不恰當的治療方式,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