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粘膜受損的症狀有腹痛、腹瀉、便血、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
1. 腹痛:腸道粘膜受損時,炎症刺激腸道神經,引發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位置多集中在臍周或下腹部,有時會在進食後或排便前後加重,給患者帶來明顯不適,影響正常生活與工作。
2. 腹瀉:受損的腸道粘膜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和營養物質,導致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和未完全消化的食物快速通過腸道,引起腹瀉。腹瀉頻率不定,輕者每日數次,重者可達十幾次,糞便性狀也會改變,可呈稀水樣、糊狀等。
3. 便血:腸道粘膜破損後,局部血管破裂出血,血液隨糞便排出,出現便血症狀。便血顏色因出血部位和出血量不同而有差異,可為鮮紅色、暗紅色或黑色柏油樣便。少量出血時,糞便潛血試驗可能呈陽性。
4. 食慾不振:腸道作為消化器官,粘膜受損會影響消化功能。消化過程受干擾,食物不能正常消化吸收,身體會發出信號,使人出現食慾不振的情況,長期如此還可能導致體重下降。
5. 惡心嘔吐:腸道粘膜受損引發的炎症可能刺激胃腸道的神經反射,導致惡心、嘔吐症狀。嘔吐物多為胃內容物,頻繁嘔吐會導致身體脫水和電解質紊亂,進一步影響身體健康。
腸道粘膜受損會帶來多種不適症狀,影響生活質量。日常要注意飲食規律,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減輕腸道負擔。若出現上述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並遵醫囑治療,防止病情惡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