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也叫做滲出性中耳炎、粘液性中耳炎,屬於中耳非化膿性炎性疾病,特徵是中耳積液及聽力下降。兒童是此病的高發群體,並且由於小兒很難將症狀敘述清楚,因此容易延誤診斷和治療,最終導致聽力損失,甚至影響語言發育,為了減少此病的發生率,要注意瞭解病因,根據病因做好預防措施。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有哪些?
1.機械性阻塞。如果鼻咽部發生了佔位性病變,比如發生鼻咽癌或者腺樣體肥大、鼻息肉時,可導致咽口受到壓迫和堵塞。影響淋巴液回流,增大發生分泌性中耳炎的幾率。其次,發生甲狀腺功能減退或者鼻咽白喉、艾滋病時,同樣也會導致局部的淋巴液回流受到影響,增大分泌性中耳炎的發生率。
2.功能性通氣功能障礙。小兒的鼻部功能不完善,並且抵抗力低,因此出現鼻炎等疾病時很容易發生分泌性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的常見症狀有以下三種:
1.聽力下降。這是分泌性中耳炎引起的主要臨床表現,並且患者的聽力可隨體位變化而變化,搖頭時可聽見耳朵內部有水聲。
2.輕微的耳痛。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可出現輕微耳內疼痛症狀,並且嬰兒可因為耳內疼痛而抓耳,情緒變得煩躁,睡眠易醒。
3.耳鳴。這同樣也是發生分泌性中耳炎會出現的症狀,有些患者還會同時出現耳內悶脹感或者閉塞感。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和症狀就介紹到這裡了,總的來說,分泌性中耳炎是一種不能輕視的疾病。平時生活中預防此病尤其要注意通過正確的方式提高抵抗力,積極做好感冒的防治措施,才能減少發病率。一旦出現症狀,也要選擇正規醫院接受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