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診斷需注意症狀表現、影像學檢查、內鏡檢查、病理檢查、腫瘤標誌物檢測等。
1. 症狀表現:早期胃癌多無明顯症狀,部分患者可能出現消化不良、上腹部隱痛等非特異性症狀。進展期胃癌可出現上腹痛、食慾減退、消瘦、嘔血、黑便等症狀。瞭解症狀特點及變化,對初步判斷病情有重要意義。
2. 影像學檢查:常用的有胃鏡、X線鋇餐、CT、MRI等。胃鏡能直接觀察胃內情況並可取組織活檢;X線鋇餐可發現胃黏膜形態改變;CT和MRI有助於瞭解腫瘤的位置、大小、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及有無轉移等。
3. 內鏡檢查:是診斷胃癌的金標準。可清晰觀察胃黏膜病變情況,確定病變部位、大小、形態等,並可取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明確腫瘤的類型、分化程度等。
4. 病理檢查:通過對活檢組織進行病理切片和顯微鏡觀察,確定腫瘤的性質,如腺癌、鱗癌等,以及分化程度,為後續治療方案的制定提供關鍵依據。
5. 腫瘤標誌物檢測:如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25CA125等,雖不能作為確診依據,但可輔助診斷、監測病情變化及評估預後。
日常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等。若出現胃部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一旦確診胃癌,要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嚴格遵醫囑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提高治療效果和生活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