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糜爛和宮頸糜爛在概念、發病原因、症狀表現、診斷方法、治療方式等方面存在區別。
1. 概念:子宮糜爛這種說法並不準確規範,臨床上多稱宮頸糜爛。宮頸糜爛曾被認為是一種病理狀態,現在明確是一種生理現象,是宮頸柱狀上皮異位。過去因對其認知不足,將外觀類似糜爛的表現稱為宮頸糜爛。
2. 發病原因:子宮糜爛不存在確切病因。而宮頸糜爛主要是受體內雌激素水平影響,雌激素使宮頸管內柱狀上皮外移至宮頸陰道部,外觀呈現糜爛樣改變。性生活、分娩、流產等導致宮頸損傷,也可能增加其外觀變化的幾率。
3. 症狀表現:子宮糜爛無對應症狀。宮頸糜爛多數人無明顯症狀,部分人可能出現白帶增多、白帶顏色質地改變,有的還可能出現接觸性出血,如性生活後或婦科檢查後少量陰道出血。
4. 診斷方法:子宮糜爛無診斷一說。宮頸糜爛主要通過婦科檢查直接觀察宮頸外觀來初步判斷,還可借助陰道鏡檢查、宮頸液基薄層細胞學檢查TCT、人乳頭瘤病毒HPV檢測等,以排除宮頸病變。
5. 治療方式:子宮糜爛無需治療。宮頸糜爛若無症狀,一般無需特殊處理;若出現症狀或合併其他病變,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藥物治療、物理治療如激光、冷凍等或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外陰清潔,避免過度清潔破壞陰道內環境。選擇合適的避孕方式,減少人工流產等對宮頸的損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存在的問題。若出現異常症狀,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診斷和治療建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