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通過一般治療、藥物治療、氧療、物理治療、手術治療等方法應對。
1. 一般治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時,一般治療十分關鍵。患者需保證充足休息,減少體力消耗,讓身體有更多能量對抗感染。同時要多喝溫水,每日飲水1500 - 2000毫升,這樣能稀釋痰液,利於痰液排出,減輕呼吸道堵塞情況,緩解咳嗽等症狀。還要保持室內空氣流通,溫度控制在22 - 24℃,濕度在50% - 60%,為呼吸道創造良好的恢復環境,降低細菌、病毒滋生的可能性,促進病情好轉。
2. 藥物治療:針對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藥物治療是常用手段。遵醫囑使用阿莫西林膠囊,它能抑制細菌細胞壁的合成,從而達到殺菌效果,對常見的細菌感染有很好的療效。遵醫囑服用氨溴索口服液,可促進呼吸道內黏稠分泌物的排出及減少黏液的滯留,顯著改善呼吸狀況。遵醫囑使用利巴韋林顆粒,能抑制病毒的複製與傳播,對於病毒引起的下呼吸道感染有積極的治療作用。
3. 氧療: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可能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缺氧等情況,此時氧療就很有必要。通過鼻導管或面罩吸氧,能提高患者吸入氣體中的氧濃度,使血液中的氧含量增加,緩解組織器官的缺氧狀態,保證身體各器官的正常功能。尤其是對於病情較重、出現呼吸急促、發紺等症狀的患者,氧療能有效改善其呼吸功能,減輕不適症狀,為後續治療爭取時間。
4. 物理治療:在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療中,物理治療也能發揮一定作用。胸部物理治療,如拍背,通過有節奏地拍打患者背部,由下向上、由外向內,能促進痰液鬆動,利於痰液排出體外。還可採用霧化吸入,利用霧化裝置將藥物轉化為微小顆粒,直接作用於呼吸道,濕潤氣道,減輕炎症反應,緩解呼吸道痙攣,改善通氣功能,輔助病情恢復。
5. 手術治療:通常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較少用到手術治療,但在一些特殊情況下,如呼吸道存在嚴重的阻塞,經保守治療無效時,可能需要進行手術。比如通過支氣管鏡手術,可直接清除呼吸道內的異物、黏稠痰液或病變組織,解除氣道梗阻,恢復呼吸道通暢,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為患者的康復創造條件。
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治療期間要注意休息,避免勞累,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按時服藥、定期復查,以便及時瞭解病情的恢復情況,調整治療方案,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