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疽的補液治療方法包括補充晶體液、補充膠體液、糾正酸鹼平衡失調、維持電解質平衡、必要時輸血等。
1. 補充晶體液:炭疽患者因發熱、嘔吐、腹瀉等,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和電解質丟失。晶體液能快速補充細胞外液容量,維持有效循環血量。常用的晶體液有生理鹽水、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復方氯化鈉注射液。遵醫囑使用生理鹽水,其成分與人體細胞外液相似,可迅速補充丟失的液體;5%葡萄糖氯化鈉注射液,既補充水分又補充電解質;復方氯化鈉注射液含有多種電解質,能更好地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有助於改善患者因脫水導致的不適症狀,保障機體正常代謝和生理功能。
2. 補充膠體液:炭疽可能導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蛋白丟失,補充膠體液可提高血漿膠體滲透壓,減少組織液滲出,維持血壓穩定。常用的有右旋糖酐 40 注射液、羥乙基澱粉氯化鈉注射液、人血白蛋白注射液。遵醫囑使用右旋糖酐 40 注射液,能擴充血漿容量,改善微循環;羥乙基澱粉氯化鈉注射液可增加血容量,維持血液動力學穩定;人血白蛋白注射液能提高膠體滲透壓,減輕組織水腫,有效改善患者因血漿蛋白丟失引起的低蛋白血症及相關症狀。
3. 糾正酸鹼平衡失調:炭疽患者由於感染、休克等因素,易出現酸鹼平衡紊亂。準確判斷酸鹼失衡類型並進行糾正,對維持機體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通過血氣分析監測,若為代謝性酸中毒,可遵醫囑使用碳酸氫鈉注射液,能直接補充體內的鹼性物質,中和過多的酸性物質;若為呼吸性酸中毒,主要通過改善通氣功能來糾正;對於代謝性鹼中毒,可根據情況補充適量酸性溶液如氯化銨注射液等,以調節體內酸鹼平衡,恢復機體正常代謝環境。
4. 維持電解質平衡:炭疽患者在疾病過程中,鉀、鈉、氯、鈣等電解質會出現異常。維持電解質平衡能保證神經、肌肉等組織的正常興奮性和生理功能。遵醫囑使用氯化鉀注射液,可糾正低鉀血症,保證心臟、神經肌肉等正常功能;氯化鈉注射液用於維持血鈉水平;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可補充血鈣,防止因低鈣引起的手足抽搐等症狀,通過精准調整電解質水平,保障機體各項生理活動正常的進行。
5. 必要時輸血:對於炭疽病情嚴重,出現嚴重貧血、休克等導致有效循環血量嚴重不足的患者,輸血可迅速補充紅細胞、血漿等成分,提高攜氧能力,改善休克狀態。根據患者具體情況,遵醫囑可輸注懸浮紅細胞、新鮮冰凍血漿、血小板懸液。懸浮紅細胞能增加紅細胞數量,提高氧氣運輸能力;新鮮冰凍血漿可補充凝血因子等;血小板懸液用於改善血小板減少或功能異常導致的出血傾向,有效改善患者病情。
在炭疽補液治療期間,患者需嚴格遵循醫生安排,按時接受治療和檢查。日常要保證充足休息,避免勞累,以利於身體恢復。飲食上,應選擇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的食物,增強機體抵抗力。同時,要保持良好心態,積極配合治療,爭取早日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