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臉上的症狀有面色晦暗、黃疸、蜘蛛痣、肝掌、毛細血管擴張等。
1.面色晦暗:肝臟功能受損後,代謝功能下降,體內毒素無法及時排出,會逐漸在體內堆積,進而影響面部皮膚的色澤,使得面部皮膚變得晦暗無光,失去原本的紅潤,看起來較為暗沈、沒有精神,且這種晦暗通常是持續性的,不會因休息或簡單護膚而明顯改善。
2.黃疸:當肝細胞受損或膽管阻塞時,膽紅素代謝出現異常,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會導致皮膚和鞏膜黃染。首先可觀察到眼睛鞏膜發黃,隨後面部皮膚也逐漸變黃,嚴重時全身皮膚都會呈現明顯的黃色,這是肝病較為典型且容易察覺的面部症狀。
3.蜘蛛痣:這是一種特殊的血管病變,形似蜘蛛,中心有一個小紅點,周圍有輻射狀的細小血管分支。多出現在面部、頸部、上胸部等區域,是由於肝臟對雌激素的滅活能力下降,導致體內雌激素水平相對升高,引起小動脈擴張形成的。
4.肝掌:表現為手掌大小魚際處皮膚發紅,加壓後褪色。同樣是因為肝臟功能受損,對雌激素的代謝失衡,使得局部毛細血管擴張充血所致,是肝病患者常見的體徵之一。
5.毛細血管擴張:面部皮膚的毛細血管會變得明顯,呈現出絲狀、網狀或片狀的紅色血管紋路,這也是由於肝臟功能異常,影響了血管的正常調節功能,導致面部毛細血管擴張引起的。
出現上述面部症狀,應及時就醫檢查肝臟功能。日常要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減少肝臟負擔;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且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同時要嚴格戒煙戒酒,避免濫用藥物,定期體檢,以便早發現問題並遵醫囑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