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癢就抓起很多紅疙瘩可能是皮膚乾燥、蚊蟲叮咬、接觸性皮炎、蕁麻疹、濕疹等因素,需要針對病因治療,可採取的方法有保濕、防蚊驅蟲、避免接觸過敏原、抗過敏治療、抗炎治療等。
1. 皮膚乾燥:皮膚水分流失過多、油脂分泌減少等導致皮膚乾燥,引起瘙癢,搔抓後出現紅疙瘩。日常應注意皮膚保濕,洗澡後及時塗抹身體乳,如凡士林身體乳、尿素維E乳、硅油乳膏等。避免頻繁洗澡及使用過熱的水,選擇溫和的沐浴產品。
2. 蚊蟲叮咬:蚊蟲叮咬後會釋放毒液,刺激皮膚產生過敏反應,出現紅疙瘩伴瘙癢。要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帳、蚊香、電蚊拍等。被叮咬後可局部塗抹爐甘石洗劑、丹皮酚軟膏、復方倍氯米松樟腦乳膏等緩解症狀。
3. 接觸性皮炎:皮膚接觸某些物質如化妝品、金屬飾品、刺激性化學物質等引發炎症反應。需盡快明確並避免接觸過敏原,症狀較輕時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如地奈德乳膏、鹵米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症狀嚴重時遵醫囑口服氯雷他定片、西替利嗪片、依巴斯汀片等。
4. 蕁麻疹:多由食物、藥物、感染等因素誘發,皮膚出現風團樣紅疙瘩,瘙癢明顯。首先要去除誘發因素,可遵醫囑服用抗組胺藥物,如依匹斯汀膠囊、阿伐斯汀膠囊、奧洛他定片等,同時可外用爐甘石洗劑止癢。
5. 濕疹:多種內外因素引起的皮膚炎症,表現為紅疙瘩、瘙癢等。應避免搔抓、熱水燙洗等刺激,可外用糖皮質激素藥膏如丁酸氫化可的松乳膏、丙酸氟替卡松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等,嚴重時需口服藥物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皮膚清潔,選擇溫和的護膚產品,避免接觸可能的過敏原和刺激物。瘙癢時盡量避免搔抓,以免加重症狀和引發感染。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遵醫囑規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