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的中醫辨證可分為衛氣同病、氣營兩燔、暑濕內蘊、余邪留戀等。
1. 衛氣同病:發熱驟起,微惡風寒,頭痛身痛,面紅目赤,口乾渴,胸脘痞悶,苔薄白微黃,脈浮數。此證為溫熱病邪初襲,衛氣同病,正邪交爭,熱郁肌表,故見發熱、微惡風寒等症;溫熱上擾清竅則頭痛;熱盛傷津則口乾渴;濕熱內阻氣機則胸脘痞悶。
2. 氣營兩燔:高熱持續,劇烈頭痛,肌膚發斑,吐血、衄血,煩躁譫語,甚則神昏痙厥,舌質紅絳,苔黃燥,脈數。溫熱病邪內傳氣營,熱盛於里,故高熱持續;熱擾心神則煩躁譫語;熱盛動血,迫血妄行,故肌膚發斑、吐血衄血;熱盛引動肝風則神昏痙厥。
3. 暑濕內蘊:身熱稽留,胸腹灼熱,嘔惡脘痞,苔膩。暑濕之邪內蘊中焦,阻遏氣機,故身熱稽留、胸腹灼熱;脾胃升降失常,胃氣上逆則嘔惡;濕阻氣滯則脘痞;苔膩為暑濕內蘊之象。
4. 余邪留戀:身熱漸退,神思不清,倦語,納呆,舌紅苔少。溫熱病後期,余邪未淨,氣陰已傷,故身熱漸退;余熱擾及心神則神思不清、倦語;脾胃虛弱則納呆;舌紅苔少為氣陰不足之徵。
登革熱患者在患病及恢復期間,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以利於身體恢復。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且營養豐富,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居住環境應保持清潔、通風良好。若出現病情變化或不適症狀加重,需及時就醫,嚴格遵循醫生的治療方案進行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