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靜脈功能不全的表現包括下肢沈重、腫脹、疼痛、皮膚改變、潰瘍形成等。
1. 下肢沈重:患者常自覺下肢有明顯的沈重感,活動後這種沈重感可能會加重,這是由於靜脈血液回流不暢,導致下肢靜脈內壓力升高,引起肌肉疲勞和沈重不適。
2. 腫脹:多表現為下肢的腫脹,尤其是在長時間站立或行走後更為明顯,休息或抬高下肢後腫脹可部分緩解。因為靜脈瓣膜功能受損,血液反流,使下肢靜脈淤血,液體滲出到組織間隙所致。
3. 疼痛:疼痛程度不一,可為隱痛、脹痛或刺痛,在活動、長時間站立時疼痛加劇,休息後減輕。疼痛主要源於靜脈高壓、局部缺血以及炎症介質刺激周圍神經。
4. 皮膚改變:早期可出現皮膚色素沈著,多為黃褐色,隨著病情進展,皮膚會逐漸變得粗糙、增厚,還可能出現脫屑、瘙癢等表現,這是由於長期靜脈淤血,營養物質交換障礙,皮膚營養狀況變差。
5. 潰瘍形成:這是慢性靜脈功能不全較為嚴重的表現,多發生在小腿下段內側,潰瘍邊緣不規則,底部常有膿性分泌物,周圍皮膚伴有色素沈著、濕疹樣改變,愈合緩慢且容易復發。
慢性靜脈功能不全患者日常應避免久站、久坐,休息時盡量抬高下肢促進血液回流。穿著醫用彈力襪有助於減輕症狀。同時,需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