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是許多女性在生理期會面臨的困擾,探究其出現的原因對於更好地應對和緩解痛經有重要意義。
一、原發性痛經原因:
1. 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女性月經期間,子宮內膜會合成並釋放前列腺素,其中前列腺素F2α和前列腺素E2含量增加,會引起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缺氧狀態,從而出現痛經症狀。
2. 子宮收縮異常:子宮收縮異常也可能導致原發性痛經。子宮收縮過強或不協調,會阻礙經血的順暢流出,導致子宮內壓力升高,引發疼痛。
3. 個體差異:飲食不規律、過度勞累、個體對疼痛過分敏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都可能使疼痛閾值降低,加重痛經症狀。
2.繼發性痛經原因:
1. 子宮內膜異位症:內膜細胞本該生長在子宮腔內,但由於子宮腔經輸卵管與盆腔相通,內膜細胞可由輸卵管進入盆腔異位生長,在一些異常的位置出血後,就會產生疼痛。
2. 子宮腺肌病:主要由子宮肌層內的異位內膜腺體充血、週期性出血導致的痛經。除痛經外,由於子宮彈性降低、收縮能力降低,還會出現月經過多、行經時間延長的臨床表現。
3. 盆腔慢性的炎症:盆腔炎症處在月經期時,會致使整個盆腔出現充血,在炎症刺激下引發疼痛。而且炎症會導致盆腔組織粘連,也會加重痛經症狀。
4. 生殖道畸形:最常見的為殘角子宮、陰道斜隔綜合徵、處女膜閉鎖等梗阻性生殖道畸形,是導致青春期女性產生繼發性痛經的潛在原因之一。因經血流出不暢,女性自月經初潮起,便會出現進行性加重的痛經。
出現痛經症狀,日常要注意保暖,尤其是腹部,可通過熱敷緩解疼痛。經期避免劇烈運動和過度勞累,保證充足睡眠。選擇溫熱、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生冷食物。若痛經嚴重、持續時間長或伴有其他異常症狀,如大量出血、頭暈乏力等,務必及時就醫檢查,明確病因並接受規範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