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前檢查凝血功能主要涉及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纖維蛋白原水平等。
1. 血小板計數:血小板在止血過程中起著關鍵作用。當血管受損破裂時,血小板會迅速黏附、聚集在破損處,形成血小板血栓,初步堵住傷口。若血小板計數過低,拔牙後創口的止血功能就會受到影響,容易出現出血不止的情況,導致局部血腫,甚至引發全身性出血風險。
2. 凝血酶原時間:它反映了外源性凝血系統的功能。凝血酶原在一系列凝血因子作用下轉化為凝血酶,進而促使纖維蛋白原轉變為纖維蛋白,形成穩固的血凝塊。凝血酶原時間延長,意味著外源性凝血途徑存在異常,拔牙後創口的凝血過程可能延遲,增加出血風險。
3.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主要檢測內源性凝血系統功能。內源性凝血途徑中的多種凝血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完成凝血過程。該指標異常,提示內源性凝血系統有問題,拔牙時創口出血可能難以正常止住。
4. 纖維蛋白原水平:纖維蛋白原是凝血過程中的關鍵物質,在凝血酶作用下轉變為纖維蛋白,交織成網,將血細胞網羅其中,形成血凝塊。纖維蛋白原水平過低,會使血凝塊形成不良,影響拔牙創口的止血效果。
拔牙前檢查凝血功能十分必要,能幫助醫生全面瞭解患者的凝血狀況,提前做好應對措施。患者應積極配合檢查,如實告知醫生自身病史和用藥情況。術後也要遵循醫生的囑咐,注意口腔衛生,避免劇烈運動等,以確保創口順利愈合,減少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