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臟病人進行飲食管理涉及控制蛋白質攝入、調節鈉鉀磷攝入、控制水分攝入、保證熱量供應等。
1. 控制蛋白質攝入:慢性腎臟病患者腎臟代謝功能減弱,過多蛋白質會增加腎臟負擔。需根據腎功能情況,合理選擇優質蛋白食物,如瘦肉、魚類、蛋類、奶類等,既能滿足身體基本需求,又不過度加重腎臟代謝壓力。
2. 調節鈉鉀磷攝入:高鈉飲食會加重水腫和高血壓,不利於病情控制,應減少鹽及高鈉加工食品攝入。腎臟排鉀和磷能力下降,高鉀血症可能引發心律失常等嚴重問題,高磷血症會導致鈣磷代謝紊亂、骨病等,所以要限制高鉀高磷食物,如部分水果、堅果等。
3. 控制水分攝入:腎臟排水功能受損時,過多水分積聚易造成水腫、加重心臟負擔。要根據尿量、水腫情況等,合理控制每日飲水量。
4. 保證熱量供應:足夠熱量可減少蛋白質分解供能,保護腎臟。可選擇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飯、麵食等,以及適量健康脂肪,如橄欖油等。
慢性腎臟病人日常要多關注自身身體狀況,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飲食。同時,務必嚴格遵醫囑,定期復查,以便醫生根據實際情況給予更精准的飲食指導,更好地控制病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