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大便後肛門瘙癢可能由多種原因引起,如肛周清潔不當、痔瘡、肛瘻、肛周濕疹、寄生蟲感染等。
1. 肛周清潔不當:排便後若沒有將肛門周圍的糞便、分泌物等徹底清潔乾淨,殘留物質會持續刺激肛周皮膚,引發瘙癢。尤其是褶皺處容易藏污納垢,若長期不注意,瘙癢情況可能會加重。
2. 痔瘡:痔瘡尤其是外痔,會在肛門處形成腫物,導致肛門閉合不嚴,直腸內的分泌物會滲出到肛周,刺激皮膚,引起瘙癢。而且痔瘡發作時還可能伴有疼痛、便血等症狀。
3. 肛瘻:肛瘻外口會不斷有膿性、血性分泌物排出,這些分泌物會刺激肛周皮膚,產生瘙癢感。肛瘻還常常反復發作,給患者帶來較大困擾。
4. 肛周濕疹:這是一種常見的肛周皮膚病,病因較為複雜。局部潮濕、摩擦、過敏等因素都可能誘發。肛周會出現紅斑、丘疹、水皰等,伴有劇烈瘙癢,搔抓後可能出現糜爛、滲出。
5. 寄生蟲感染:某些腸道寄生蟲,如蟯蟲,夜間會爬出肛門產卵,刺激肛周皮膚,引起瘙癢。這種瘙癢通常在夜間更為明顯,兒童相對更為常見。
日常要注意保持肛周清潔,排便後用溫水清洗,選擇柔軟的衛生紙。避免久坐,保持肛周透氣。飲食上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若肛門瘙癢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