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股疼腰疼可能是由腰椎間盤突出、腰肌勞損、坐骨神經痛、強直性脊柱炎、梨狀肌綜合徵等引起。
1. 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間盤的退變、損傷等原因,導致髓核突出,壓迫周圍神經組織,可引起腰部疼痛,並可放射至臀部、下肢。患者常感覺腰部活動受限,尤其是彎腰、久坐後疼痛加劇,部分人還會出現下肢麻木、無力等症狀。
2. 腰肌勞損:長期腰部過度負重、姿勢不良等,使腰部肌肉長期處於緊張狀態,發生慢性損傷性炎症。主要表現為腰部酸痛或脹痛,勞累時加重,休息後緩解,疼痛部位多在腰骶部肌肉附著點處。
3. 坐骨神經痛:坐骨神經受到壓迫或損傷,常見原因如腰椎間盤突出症累及坐骨神經。疼痛從腰部沿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外側至足部放射,咳嗽、打噴嚏等增加腹壓的動作可使疼痛加劇。
4. 強直性脊柱炎:這是一種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侵犯脊柱、骶髂關節等。早期可出現臀部、腹股溝區疼痛,隨病情進展,腰部疼痛、僵硬逐漸加重,活動後症狀可稍緩解,嚴重時可導致脊柱畸形。
5. 梨狀肌綜合徵:梨狀肌因外傷、勞損等發生痙攣、充血、水腫,壓迫坐骨神經,引起臀部疼痛,並向大腿後側、小腿外側放射。患者在髖關節內旋、內收時疼痛加劇,嚴重影響行走和活動。
出現屁股疼腰疼症狀,要注意休息,避免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避免腰部過度用力。疼痛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在醫生指導下規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