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患上肛周膿腫的原因有肛腺感染、免疫力低下、局部損傷、腸道疾病、先天性因素等。
1. 肛腺感染:兒童的肛腺發育尚未完善,且肛腺開口相對較淺。糞便等容易進入肛腺,引發感染,感染進一步擴散就會形成肛周膿腫。比如孩子排便後若清潔不徹底,殘留的糞便就可能成為病菌滋生的溫床,侵入肛腺。
2. 免疫力低下:兒童免疫系統還在發育中,抵抗力較弱。當受到病毒、細菌等病原體侵襲時,身體難以有效抵抗,容易引發肛周局部的炎症,進而發展為肛周膿腫。像在流感高發季,孩子就更容易因感染而出現肛周問題。
3. 局部損傷:孩子活潑好動,玩耍時可能不小心碰撞、擦傷肛門周圍皮膚。皮膚破損後,外界病菌容易侵入,引發感染,最終導致肛周膿腫。例如孩子在粗糙地面爬行就可能損傷肛周皮膚。
4. 腸道疾病:一些腸道疾病如腹瀉、便秘等,會影響腸道正常功能。腹瀉時,頻繁排便刺激肛周;便秘時,乾結糞便排出困難,都可能導致肛周局部壓力改變,引發感染形成膿腫。
5. 先天性因素:少數兒童存在先天性的肛門直腸畸形或發育異常,如肛竇畸形等,使得肛周局部的生理結構出現問題,增加了肛周膿腫的發病幾率。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孩子肛周的清潔衛生,排便後用溫水清洗。合理安排飲食,避免孩子出現腹瀉或便秘。如果孩子出現肛周不適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