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狹窄的表現有頸部疼痛、上肢麻木、下肢無力、行走不穩、大小便失禁等。
1. 頸部疼痛:頸椎狹窄常導致頸部出現疼痛症狀,多為持續性隱痛或酸痛,在長時間低頭、勞累、受涼等情況下,疼痛可能會加重。這是由於頸椎結構改變,對周圍組織產生刺激與壓迫,引發局部炎症反應所致。
2. 上肢麻木:當頸椎狹窄壓迫神經根時,上肢會出現麻木感,可從肩部沿上肢外側或內側放射至手指,部分患者還伴有上肢無力、肌肉萎縮等情況,影響手部精細動作的完成。
3. 下肢無力:頸椎狹窄影響脊髓功能時,下肢會出現無力症狀,表現為行走時下肢沈重、發軟,有踩棉花感,行走速度減慢,易摔倒。
4. 行走不穩:脊髓長期受壓迫,會導致患者行走不穩,步伐不協調,身體平衡感變差,嚴重影響正常的日常活動。
5. 大小便失禁:在頸椎狹窄極為嚴重的情況下,脊髓受到嚴重壓迫,會影響到支配大小便的神經功能,進而出現大小便失禁的現象。
頸椎狹窄患者日常要注意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長時間低頭,適當進行頸部鍛鍊,如頸部伸展運動等,以增強頸部肌肉力量,減輕頸椎壓力。同時,要注意頸部保暖,避免頸部受傷。若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