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腸炎的症狀有腹瀉、嘔吐、腹痛、發熱、脫水等。
1. 腹瀉:是病毒性腸炎較為突出的症狀,每日排便次數可達數次甚至數十次,糞便多為水樣便或蛋花湯樣便,這是由於病毒侵襲腸道,致使腸道黏膜受損,影響了正常的消化吸收功能,腸道蠕動加快,水分吸收不完全,從而導致大便性狀改變及排便次數增多。
2. 嘔吐:病毒感染引發胃腸道的應激反應,刺激嘔吐中樞,導致胃內容物反流吐出。嘔吐頻率不定,可能在進食後不久出現,嚴重時會影響營養攝入和水分補充。
3. 腹痛:病毒感染使腸道平滑肌痙攣,引發不同程度的腹痛。疼痛性質多樣,可為隱痛、脹痛或絞痛,部位多集中在臍周,發作時間不規律,給患者帶來不適。
4. 發熱:病毒在體內引發免疫反應,刺激機體的體溫調節中樞,使體溫升高。發熱程度因人而異,部分患者為低熱,部分則可能出現高熱,同時可伴有乏力、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狀。
5. 脫水:頻繁的腹瀉和嘔吐會導致身體丟失大量水分和電解質,若未及時補充,就容易出現脫水症狀。表現為皮膚乾燥、眼窩凹陷、尿量減少、精神萎靡等,嚴重脫水會影響身體各器官功能,甚至危及生命。
病毒性腸炎患者在患病期間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以利於身體恢復。飲食上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加重腸道負擔。同時,要密切關注症狀變化,若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嚴格遵醫囑進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