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跖骨骨折後一般可以在6 - 12周左右下地走路。不過這只是大致範圍,具體時間會因骨折嚴重程度、個人恢復情況等因素而有所不同。骨折愈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需要經歷血腫炎症機化期、原始骨痂形成期和骨板形成塑形期。在骨折初期,斷端會形成血腫,周圍組織出現炎症反應,這個階段主要是為後續的愈合創造條件。隨著時間推移,新生的骨組織開始逐漸連接骨折斷端,形成原始骨痂,當骨痂達到一定強度,能夠承受部分身體重量時,才具備下地走路的基礎。如果骨折情況較輕,比如只是裂紋骨折,骨折斷端相對穩定,周圍軟組織損傷較小,身體狀況較好的患者,恢復速度會相對快一些,可能6周左右通過檢查發現骨折愈合良好,就可以嘗試下地走路。但若是骨折較為嚴重,如粉碎性骨折,斷端移位明顯,對周圍組織破壞較大,愈合時間就會延長,通常需要12周左右甚至更久才能達到可以下地走路的標準。而且,即使達到了上述時間區間,在開始下地走路前,也需要通過影像學檢查,如X線等,確認骨折愈合情況,由醫生評估後給出能否下地的建議。在恢復期間,患者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護理和康復訓練。不能過早下地,以免影響骨折愈合甚至導致骨折移位。同時,要注意抬高患肢,促進血液回流,減輕腫脹。飲食上多攝入富含蛋白質、鈣等營養物質的食物,如牛奶、雞蛋等,為骨折愈合提供充足的營養支持。定期復查,以便醫生及時瞭解恢復情況並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