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一般在發病後3-7天會出現紅疹。登革熱病毒侵入人體後,會在體內大量繁殖,刺激免疫系統產生一系列反應。隨著病毒在體內的擴散和對身體各組織器官的影響,身體會逐漸出現各種症狀,紅疹就是其中較為典型的一種。在病毒引發的炎症反應以及免疫系統的作用下,皮膚的毛細血管等結構會發生變化,從而促使紅疹出現。在發病初期,病毒在體內的複製和影響處於逐漸發展的階段,此時可能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肉和關節疼痛等症狀。隨著病情進展,到發病3-7天左右,病毒對身體的影響達到一定程度,免疫系統的反應也更為強烈,皮膚就會出現紅疹。紅疹的形態多樣,可能是斑丘疹、麻疹樣皮疹等,分布在四肢、軀乾等部位。日常生活中,若處於登革熱流行區域,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如使用紗窗、蚊帳,塗抹防蚊藥水等,減少被蚊蟲叮咬的機會,降低感染風險。一旦出現發熱、皮疹等疑似登革熱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按照醫生的診斷和建議進行治療,切不可自行用藥,以免延誤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