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革熱一般不會一直頭暈。登革熱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蟲媒傳染病。頭暈是登革熱常見症狀之一,主要是因為病毒在體內引發炎症反應,影響身體正常生理功能,導致身體虛弱、血液循環和神經系統調節出現一定異常,進而引發頭暈。在登革熱患病期間,由於發熱、身體代謝加快、能量消耗增加,加上可能伴隨惡心、嘔吐等症狀影響進食,營養攝入不足,會加重頭暈症狀。不過,隨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體內病毒被清除,身體逐漸恢復,頭暈症狀通常也會隨之減輕直至消失。多數患者在康復後的一段時間內,身體機能會逐步恢復正常,頭暈現象不再出現。但也有少數患者,在登革熱康復後可能仍會有一段時間感到頭暈。這可能與身體尚未完全恢復,或者在患病過程中對神經系統造成一定輕微損傷有關。不過這種情況經過適當休息和調養,也大多能慢慢緩解。登革熱康復後要注意休息,保證充足睡眠,讓身體有足夠時間恢復。飲食上,多攝入富含營養的食物,如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增強身體抵抗力。若頭暈症狀持續不緩解或加重,應及時就醫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