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癌是發生於子宮內膜的一組上皮性惡性腫瘤,其發病原因較為複雜,主要包括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遺傳因素、體質因素、子宮內膜增生、絕經後延等。1. 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長期作用:長期的無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宮內膜癌的主要發病因素。雌激素可以促進子宮內膜的增生,如果沒有孕激素的拮抗,子宮內膜會持續增生,增加癌變的風險。常見於無排卵性疾病如無排卵性功血、多囊卵巢綜合徵、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腫瘤如顆粒細胞瘤、卵泡膜細胞瘤以及長期服用雌激素的絕經後婦女。2. 遺傳因素:約20%的子宮內膜癌患者有家族史。子宮內膜癌患者的近親患此病的危險性比一般人群高約5倍。遺傳性非息肉性結腸癌綜合徵患者發生子宮內膜癌的危險性也明顯增加。3. 體質因素:肥胖、高血壓、糖尿病是子宮內膜癌的三聯徵。患有這三種疾病的婦女,其子宮內膜癌的發病率較高。肥胖者體內脂肪過多,增加了雌激素的儲存,同時也使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導致子宮內膜長期受到雌激素的刺激。高血壓和糖尿病患者常伴有內分泌紊亂,也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4. 子宮內膜增生:子宮內膜增生,特別是不典型增生,是子宮內膜癌的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的子宮內膜細胞在形態和功能上都發生了異常改變,具有較高的癌變潛能。5. 絕經後延:絕經後延的婦女,其子宮內膜受到雌激素的刺激時間延長,增加了子宮內膜癌的發病風險。在日常生活中,女性應關注自身健康,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如發現異常,應及時就醫,遵循醫生的建議進行治療。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合理飲食,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有助於預防子宮內膜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