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況下,疾病會使小兒患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作用至關重要,能促進腸道對鈣的吸收,有助於維持正常的血鈣水平,保證骨骼的正常生長和發育。當小兒患有某些疾病時,可能會影響維生素D的合成、代謝或吸收,從而引發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比如胃腸道疾病,像慢性腹瀉、脂肪瀉等,會使腸道吸收功能受損,維生素D的吸收減少;肝膽疾病會影響維生素D的羥化過程,使其不能正常轉化為有活性的形式;另外,嚴重的肝腎疾病還可能影響維生素D的代謝和排泄。先天性心臟病、反復呼吸道感染等慢性疾病,會使小兒生長髮育加快,對維生素D和鈣的需求增加,若攝入不足則易患病。小兒處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骨骼的生長需要充足的維生素D和鈣。如果因疾病導致維生素D缺乏,鈣的吸收和利用就會受到影響,骨骼不能正常礦化,進而出現顱骨軟化、方顱、雞胸、漏斗胸、O形腿、X形腿等佝僂病的典型表現。小兒生長髮育過程中,要關注其健康狀況,定期進行體檢。若發現有疾病,應及時治療,同時注意合理餵養,適當增加戶外活動,多曬太陽,以促進維生素D的合成,預防營養性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