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頸椎病不一定會伴隨一生。頸椎病是因頸椎長期勞損、骨質增生、椎間盤突出等原因導致頸椎脊髓、神經根或椎動脈受壓迫,從而引起一系列功能障礙的臨床綜合徵。當頸椎病處於病情較輕階段,如僅為頸椎生理曲度變直、輕度椎間盤膨出等,通過積極的治療和日常保養,是有可能治癒或得到有效控制的。比如患者及時調整生活習慣,避免長時間低頭,配合適當的頸部鍛鍊、物理治療等,可使頸部肌肉力量增強,頸椎穩定性提高,減輕對周圍組織的壓迫,緩解症狀甚至使病情痊癒。若頸椎病病情較重,如出現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管狹窄等,且患者未重視治療,繼續保持不良生活習慣,隨著年齡增長,頸椎退變進一步加重,就可能導致病情反復發作,遷延不愈,給患者帶來長期的痛苦。對於頸椎病患者,要重視頸部健康,保持正確的姿勢,避免頸部過度勞累。定期進行頸部檢查,出現症狀及時治療,這樣有助於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