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痙攣症通常是一種在嬰兒期起病的、特殊的癲癇綜合徵。
小兒痙攣症多在 1 歲以內發病,尤其是 3 - 7 個月的嬰兒較為常見。發病時,患兒會出現短暫的、突發突止的肌肉痙攣,表現為點頭、彎腰、雙臂前舉等動作,這些動作可能單個出現,也可能一連串發作。痙攣發作頻繁,一天內可發作數次甚至數十次。
小兒痙攣症的病因較為複雜,可能與遺傳因素、腦部發育異常、圍產期腦損傷、代謝紊亂等多種因素有關。遺傳因素可能導致某些基因突變,影響神經系統的正常發育和功能;腦部發育異常如腦畸形、腦積水等,會使大腦神經元的活動出現異常;圍產期腦損傷,像早產、窒息、缺氧缺血性腦病等,可能損害腦組織,引發痙攣症狀;代謝紊亂如氨基酸、有機酸代謝異常等,也可能幹擾神經細胞的正常代謝,誘發痙攣發作。
小兒痙攣症若不及時治療,會對患兒的智力、運動等多方面發育產生嚴重影響,導致智力發育遲緩、運動障礙等問題。對於小兒痙攣症的治療,一般採用藥物治療,如促腎上腺皮質激素、抗癲癇藥物等,部分患兒可能還需要手術治療。
在日常生活中,要密切關注患兒的發作情況,記錄發作的時間、頻率、症狀等,為醫生調整治療方案提供依據。同時,要保證患兒充足的休息和營養,營造安靜、舒適的生活環境,減少外界刺激,定期帶患兒到醫院復查,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