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止性震顫通常是指在身體靜止狀態下出現的不自主、有節律的震顫。
靜止性震顫多在肢體放鬆、安靜時出現,比如手部會呈現搓丸樣動作,每秒約 4 - 6 次。因為神經系統中某些神經傳導通路出現異常,導致神經信號傳遞失衡。大腦發出的指令在傳遞過程中出現偏差,使得肌肉的收縮和舒張不能協調進行,進而引發震顫。
靜止性震顫常見於帕金森病等神經系統疾病。在帕金森病中,腦部黑質多巴胺能神經元變性死亡,多巴胺分泌減少,無法正常調節運動,從而出現靜止性震顫。除了手部,下肢、頭部等部位也可能出現。而且隨著病情進展,震顫的頻率、幅度等可能會發生變化,還可能伴隨肌肉僵硬、運動遲緩等症狀。
日常生活中,若發現有靜止性震顫表現,應及時就醫檢查。保持規律作息,避免過度勞累和精神緊張,適當進行舒緩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於維持身體狀態。同時,要嚴格按照醫生的囑咐進行治療和康復訓練,定期復查,以便及時調整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