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怔忡通常是指患者自覺心中急劇跳動、驚慌不安、不能自主的一種症狀。其中,心悸病情相對較輕,多為陣發性,常因情緒波動或勞累引發;怔忡病情較重,持續時間較長,多由久病體虛、心臟受損所致。
心悸怔忡的出現,多與多種因素有關。體質虛弱之人,臟腑功能失調,易導致氣血不足,心失所養,從而引發心悸怔忡。長期情志不舒,如焦慮、抑鬱、憤怒等,會使氣機紊亂,影響心臟正常功能。外邪入侵,如風寒、濕熱等,若未能及時治癒,病邪內傳,也可能損傷心臟。
心悸怔忡發作時,患者會明顯感覺到心跳異常,或快速,或緩慢,或跳動不規律。輕者可能只是在安靜狀態下稍有不適,重者則可能在活動甚至休息時都有心慌難耐之感,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規律作息,避免熬夜,讓身體得到充分休息。飲食上,盡量減少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以及咖啡、濃茶等易興奮神經的飲品。適當進行舒緩的運動,如散步、太極拳等,有助於增強體質。同時,要學會調節情緒,保持平和心態,避免情緒大起大落。若出現心悸怔忡症狀,應及時就醫,遵醫囑進行檢查和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