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腹疼痛難忍可能由痛經、膀胱炎、闌尾炎、腸梗阻、腸易激綜合徵等情況引起。
1. 痛經:多在經期前後或經期出現,因子宮內膜前列腺素合成與釋放異常,導致子宮平滑肌過強收縮、血管痙攣,造成子宮缺血、缺氧狀態而出現疼痛。可通過腹部熱敷、喝溫熱紅糖水緩解,嚴重時可遵醫囑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藥物。
2. 膀胱炎:常因細菌感染所致,女性尿道短且直,更易發病。炎症刺激膀胱黏膜引發疼痛,還伴有尿頻、尿急等症狀。需增加水分攝入,多排尿衝刷細菌,根據病情使用敏感抗生素治療。
3. 闌尾炎:闌尾管腔堵塞後細菌滋生感染引發炎症,初期疼痛多在臍周,後轉移至右下腹。確診後一般需手術切除闌尾,若症狀較輕,也可先保守治療,使用抗生素控制炎症。
4. 腸梗阻:腸內容物通過障礙引起,原因包括腸粘連、腸道腫瘤等。表現為腹痛、嘔吐、腹脹、停止排氣排便。禁食禁水,胃腸減壓,糾正水電解質紊亂,必要時手術解除梗阻。
5. 腸易激綜合徵:與胃腸動力異常、內臟高敏感性等有關,精神壓力等因素可誘發。腹痛程度不一,伴有腹瀉或便秘等症狀。調整飲食結構,避免食用誘發症狀的食物,適當運動緩解壓力,必要時藥物對症治療。
日常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作息,合理飲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膩、刺激性食物,注意腹部保暖,適當運動增強體質,若小腹疼痛頻繁或持續不緩解,應及時就醫。